国酒大师——郑义兴
2024-11-11
郑义兴,名永维,(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古蔺县水口镇(今茅溪镇),系酱香酒创始人郑帝良第四代孙和酿酒技艺传承人。
郑义兴上过两年私塾,(1913)年18岁进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成义烧坊”跟随三叔郑应才学习家传酿酒技艺,先后在茅台镇“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人酿酒烧坊以及遵义龙坑“集义酒房”担任酒师。
国酒文化城“国酒大师”——郑义兴 塑像
1951年至1953年间,国家赎买、没收接收了解放前茅台镇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坊,并通过重新组建,成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郑义兴以酒师身份加入茅台酒厂工作,担任生产技术指导,和他的堂弟郑银安、郑永福三人成了茅台酒厂创建初期的技术核心。在国家困难时期,遵义地区下文对三郑进行保护,“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
当时茅台酒厂正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出了“沙子(即茅台酒原料红高粱)磨细点,一年四季都可以产酒”的决定。郑义兴指出“这样进行生产,违背了茅台酒生产的规律,只能生产出普通的高粱酒。”但郑义兴的意见没有引起厂领导的重视,以至于茅台酒的质量开始下滑。
1956年**名酒会议在北京召开后,茅台酒厂开始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运动,采纳了郑义兴恢复传统工艺操作的建议。郑义兴将家族五代传承技艺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贡献出来,供茅台酒厂编写成《茅台酒操作规程》,并担任生产副厂长负责贯彻实施,基酒的质量逐渐得到提高,合格率由1956年的12.19%,1957年的70%,1958年提高到99.42%。为了表彰郑义兴的突出贡献,经上级批准,给予郑义兴连升三级工资,奖励皮大衣一件,聘为酿造工程师。
1953年起,茅台酒厂受贵州省轻工厅直接领导,茅台酒厂起用“金轮”(即“五星”)商标,开始外销。但这一商标图案被外国政客视为“政治商标”因而受到歧视。
1957年为了利于外销,厂务领导开会研究决定重新设计外销包装。时任副厂长的郑义兴提出可以结合茅台镇民间传说的“九天仙女,临河赐酒”的美丽传说为背景进行包装设计,取名“飞天”。图案选自中国古代敦煌石窟的壁画仙女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造型。仙女飞绕在天空,有点脚临祥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横空漂游。如今如雷贯耳的“飞天牌”的创意,来自于郑义兴。从此,“飞天牌”的茅台酒畅销海内外。
郑义兴自进入茅台酒厂工作后,便将自己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和郑家五代口口相传的酿酒技艺整理成册,并和郑银安、郑永諨两位酒师一起解放思想,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整理出来,相互借鉴,总结经验。依照郑义兴等郑氏酒师的经验,茅台酒厂初步制定了茅台酒统一的操作规程和酿酒流程,为茅台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义兴指导他的高徒李兴发(副厂长)一起完成了酱香型白酒三种典型基酒,即“窖底、醇甜、酱香”的确立,总结了酱香型酒的勾兑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茅台酒的勾兑效率和产品质量。
基于杰出贡献,郑义兴荣幸地当选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第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郑义兴把酿酒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在文革时期茅台酒厂“打倒郑家天下”的群众运动中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期间,也未放弃对酱香型酒的研究和热爱。
1978年郑义兴在茅台镇逝世,享年83岁,葬于中枢陵园。鉴于郑义兴对茅台酒厂的特殊贡献,贵州茅台酒厂在国酒文化城为其塑像,供后人瞻仰,并尊为国酒大师。仁怀市在楠竹林公园也为他塑了雕像,评为仁怀市十大乡贤之一。成都白酒工业园区也为他塑了像。郑氏家族在宗祠为郑义兴、郑银安、郑永福也塑了像,以示他为家族争了光,受到族人的尊敬和爱戴。
郑义兴是茅台镇郑氏酒师的杰出代表,他主导编写的《茅台酒操作规程》是茅台镇酱香酒工艺成熟的标志。郑氏酒师五代人历经200年才打磨出酱香型白酒技艺,足见其繁复、珍贵。
郑氏酒师遵守祖训,酿酒技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郑义兴将其毕生技艺精髓悉数传授给他的孙子郑群州。郑群州作为郑义兴的入室弟子和关门弟子,是郑氏酱香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人。郑群州将从先辈那里继承的技艺和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再传授给爱徒郑国祥,郑国祥将传承的技艺用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郑氏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酿造出经典的酱香美酒。茅台镇郑氏酒师酿造技艺的血脉传承没有断流,并在传承中得到发扬光大,郑义兴大师在天之灵若有感知,定会无比欣慰。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