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传承】一代郑氏宗师,奠定茅台振兴基业!
2024-11-12
在郑氏历代酒师名录中,第五代酒师郑义兴被奉为家族楷模。这位郑家酒师是贵州茅台酒厂的第 一代领军人物,不仅奠定了茅台酒振兴的基业,还带出了李兴发、季克良等新一代酿酒大师。正因为如此,作为贵州茅台一代宗师和功勋人物,郑义兴与华问渠、赖永初等开创者的雕像,共同矗立在茅台国酒文化城,供后人瞻仰。 《据茅台郑氏族谱》记录,郑义兴为茅台酱香酒创始人郑帝良第五代孙和传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出生于四川古蔺。
▲贵州茅台一代宗师郑义兴(中)
民国2年(1913)起,郑义兴进入茅台镇“成义烧房”当学徒,之后先后在茅台镇“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营酿酒烧房以及遵义“龙坑集义酒房”担任酒师。“成义”烧房是当时遵义乃至贵州富豪华氏的家族企业,郑义兴18岁来到华氏烧房,他二十岁的时候,华氏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将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于是有了茅台酒瓶破天惊的故事。
换句话说,茅台酒能够一鸣惊人,郑义兴功不可没。 据1986版《贵州省情》,清朝中叶,茅台一带烧坊不低于20家,年产量达120多吨。但解放前夕,只剩下“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坊。1951年至1953年间,国家将茅台镇大规模的“成义烧房”、“荣和烧房”、“恒兴烧房”三家烧房进行重组,成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郑义兴作为**酒师,于1953年进入地方国营茅台酒厂,从事生产技术指导工作。除此以外,郑银安、郑永福、郑军科三人也一并进入了茅台酒厂,并称茅台四大酒师。
当时,茅台酒厂正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出了“沙子(即茅台酒原料红高粱)磨细点,一年四季都产酒”的口号。这一口号受到郑义兴的反对,他认为这违背了茅台酒的生产规律,只能生产出普通的高粱酒。但郑义兴的意见并没有引起重视,茅台酒质量出现下滑。 1956年,**八大名酒会议在北京召开后,茅台酒厂才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郑义兴恢复传统操作方法的建议得到采纳,酒质逐渐得以提高。1958年全厂合格酒由1956年的12.19%、1957年的70%提升为99.42%。
为表彰郑义兴的突出贡献,茅台酒厂给予郑义兴连升三级工资,奖皮大衣一件,并提升为副厂长,授予工程师称号。 郑家酿酒技艺向来口口相传,从不外泄。但郑义兴抛弃了门户之见,自进入茅台酒厂后,便将积累了30多年的酿酒经验和郑家酿酒技法整理成《茅台酒操作规程》,供酒厂员工技师学习借鉴。在郑义兴的指导下,茅台酒厂完成了酱香型白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总结了酱香型白酒的勾兑方法,对提高中国白酒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功勋多,郑义兴先后当选为第 二届、第 三届**人大代表,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78年,郑义兴去世,享年83岁。1997年,贵州茅台酒厂在国酒文化城塑起了他的雕像,以纪念这位茅台“国酒宗师”。 据了解,在贵州茅台酒厂申请注册保护的商标体系中,其中一个就是“郑茅”。将“郑茅”注册为商标,或许是茅台酒厂对以郑义兴为代表的郑姓酒师的充分肯定,也或许是对郑氏酒师品牌资源的一种战略性圈占。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